深蓝的二三事

只是想起你的模样,就好像听到你说“今生就此别过”。

流动的盛宴【书评】

随意写写,随意看看

“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余生无论你在哪里,她都和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实话实说,海明威的作品中,我喜欢《流动的盛宴》远远胜过《老人与海》。

书的内容并不复杂,有些生活游记的意味。简而言之是关于海明威22到27岁这段时间在巴黎遇到的人事以及生活中的经历。然而当事人实际上却是在31年后的古巴秋天开始着手这本书,由此看来,巴黎确实魂牵梦绕了笔者很多年。

当初买这本书也是一两年前的事,到底因为课业和别的杂事未曾细细读完,现阶段的空闲算是个契机,好不辜负一些买回来却没怎么看的书。

买的是黄山书社林之鹤译的版本,译文倒无大毛病,只是觉得出版社对此书的态度并不负责,再加上不怎么喜欢这一版的装订之类的个人因素,便不太推荐,不过买来读读倒也无妨,至于“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又是发发牢骚的题外话吧。

若你去圣米歇尔广场,也应当遇着一家好咖啡馆吧。海明威笔下的这家咖啡馆就是让人愉快,温暖和舒适的最佳范例,她有着那个年代的老调子和巴黎的全部温柔。你可以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天气来到这里,点一杯牛奶咖啡,然后等侍者端上来后掏出纸笔开始写作,这种天气总会适合写点什么。当然你也许也会碰到一个姑娘,有奥黛丽·塔图一样飘忽的笑容,充满着青春活力,而你知道她不属于你,不属于你的故事,但你也觉得欢喜。这大概就是巴黎的魅力。

巴黎的美食精髓远非米其林几星的餐厅或是名声远扬的大厨,真正的美味大抵是在你饥饿万分中转过巴黎曲折的街道看见友人推荐过的其貌不扬的简陋餐厅时体味到的。最美好的,往往最本真。那时候年轻的海明威生活还拮据,不得不每日饭点告于家人有人相约进餐,实则去美术馆或者博物馆打发时间。细想来,饥饿确实有助于大脑思考和灵感碰撞,不过刻意为之和无可奈何实在是两码事吧。走出艺术殿堂的描写着实有味道,书籍外的我们看着这位美国作家如数家珍的巧妙避开每一个能闻到看到食物的地方也真是不禁发笑。或许,是因为巴黎总能让人在困顿中也保持愉悦吧。

印象很深的是关于菲茨杰拉德的几章。对其人的喜爱除了他的文章本身,更多的是种惜才吧。海明威的笔下,菲茨杰拉德更像是个大孩子,给人展现出他更生活化的一面。而对菲君的妻子姗尔达来说,他更像是猎鹰的独有物,不许任何人分享。而姗尔达便是这只鹰。关于菲茨杰拉德本人,或许我会在读完《夜色温柔》后连带着《了不起的盖茨比》一起细谈,这里暂且不表。

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早年在巴黎碰见的格特鲁得·斯泰因夫人和埃兹拉·庞德先生,他们对年轻的海明威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他的写作给予真诚的热情和鼓励,这是那个年代文人间的一种热切和关怀备至,沉在文字里,读来也让人舒适。

这本书虽记录的是海明威早年在巴黎的生活,却是他多年后才提笔记录的,所以读来混合着青涩的心情和毫不拖泥带水的笔法倒别是一番滋味,像是巴黎本身一样琢磨不透。

而亦如海明威最后一章的最后一段所言:巴黎永远不会结束。每一个在巴黎生活过的人,对巴黎的回忆都不会和其他人相同。我们常常重返那里,不管我们是谁,也不管她怎么变化,也不管我们回去是难是易。巴黎永远是值得你去的地方。无论你给她带去什么,你终会得到回报。

就像这本书一样,你看到她,以为自己掌握了巴黎,其实只是窥见了冰山一角,而此刻天气很好,巴黎把她盛宴的一角分于你,愿你珍惜。

“你是属于我的,整个巴黎都是属于我的,而我是属于这个笔记本和这支笔的。”

评论(3)
热度(2)

© 深蓝的二三事 | Powered by LOFTER